紫色土坡耕地氮淋溶过程及其环境健康效应 | |
陈维梁1; 高扬2![]() ![]() | |
2014 | |
Source Publication | 环境科学
![]() |
ISSN | 0250-3301 |
Volume | 35Issue:6Pages:2129 |
Abstract | 本研究通过观测3场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氮素随紫色土坡耕地的壤中流迁移过程,并对氮素淋溶效应的环境健康效应进行风险评价,进而为控制紫色土地区氮素非点源污染及建立合理施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氮素随壤中流输出形态差异较大,溶解态氮(DN)的比重为53.74%~99.21%,其中硝酸盐(NO_3~--N)的比重约为35.70%~93.65%,而在中雨强度下硝酸盐比重高达84.09%~93.65%; 对于不同降雨强度,中雨强度下(降雨量为24.7 mm)壤中流各形态氮素输出通量最高,总氮(TN)、DN、颗粒态氮(PN)、铵态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输出通量分别可高达737.17、711.12、26.06、12.70和0.46 mg·m~(-2),而NO_3~--N输出通量可高达686.12 mg·m~(-2),对地下水环境存在巨大污染隐患. 通过对地下水氮素进行污染风险评价,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有效缓解施肥带来的氮淋溶效应,降低地下水氮素污染风险,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减缓地下水污染状况,达到改善土壤肥力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
Language | 英语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93638 |
Collection |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生态系统综合研究中心 |
Affiliation | 1.福建农林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陈维梁,高扬,林勇明,等. 紫色土坡耕地氮淋溶过程及其环境健康效应[J]. 环境科学,2014,35(6):2129. |
APA | 陈维梁.,高扬.,林勇明.,朱波.,徐亚娟.,...&吴承祯.(2014).紫色土坡耕地氮淋溶过程及其环境健康效应.环境科学,35(6),2129. |
MLA | 陈维梁,et al."紫色土坡耕地氮淋溶过程及其环境健康效应".环境科学 35.6(2014):2129.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