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 | |
朱先进; 于贵瑞![]() ![]() | |
2012 | |
Source Publication | 地理科学进展
![]() |
ISSN | 1007-6301 |
Volume | 031Issue:001Pages:118 |
Abstract | 河流是连接海洋和陆地两大碳库的纽带,其碳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的数据为基础,就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5-2005年,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平均为29.57 TgC.yr-1,占河流入海碳通量的42%,其中有机碳占36.02%,无机碳占63.98%,长江、黄河和珠江的颗粒态碳通量占全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的96.25%。从2003年开始,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颗粒态有机碳通量在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2009年,全国通过河流泥沙输送到海洋中的碳仅为6.59 TgC,为1965-2005年平均输碳量的22.3%。由此可见,颗粒态碳通量在河流碳通量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准确评估中国河流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应对颗粒态碳通量进行细致研究。 |
Language | 英语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81109 |
Collection |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生态系统综合研究中心 |
Affiliation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朱先进,于贵瑞,高艳妮,等. 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2012,031(001):118. |
APA | 朱先进,于贵瑞,高艳妮,&王秋凤.(2012).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地理科学进展,031(001),118. |
MLA | 朱先进,et al."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地理科学进展 031.001(2012):118.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