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S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
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机制 | |
刘丽平; 欧阳竹![]() ![]() ![]() | |
2012 | |
Source Publication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
ISSN | 1671-3990 |
Volume | 020Issue:002Pages:189 |
Abstract | 为明确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机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灌水(W0)、灌1水(W1j,拔节期灌水;W1b,孕穗期灌水)、灌2水(W2,拔节期和孕穗期灌水)、灌3水(W3,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灌水)5种灌溉模式和基本苗180株.m?2(D1)、300株.m?2(D2)和450株.m?2(D3)3种密度的二因素试验,研究了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明显改善了群体光合速率。在一定灌溉总量范围内,灌溉次数与群体光合速率呈抛物线型关系。较多的灌溉次数下群体光合速率的提高归因于LAI增大和群体光截获的增加。群体光合速率与冠层透光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灌浆期群体光合速率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主效应及偏相关分析表明:W0、W1j、W1b、W3群体光合速率主要受群体透光率和叶面积的影响,W2群体光合速率的提高主要受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综合产量和群体光合速率等因素,春季灌2水(拔节水和孕穗水)的小麦群体上层截获光较多,中下层通风透光良好,群体光合同化能力最强,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在此基础上采取密度为300株.m?2基本苗能够提高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速率,延长其高值持续时间,增加小麦籽粒产量。 |
Language | 英语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5007 |
Collection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Affiliation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刘丽平,欧阳竹,武兰芳,等. 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机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020(002):189. |
APA | 刘丽平,欧阳竹,武兰芳,孙振中,&李发东.(2012).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机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020(002),189. |
MLA | 刘丽平,et al."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机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020.002(2012):189.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