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S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
广东山地丘陵地带狮雄山遗址秦汉时期植物遗存分析 | |
李昭1; 赵婧2; 李泉1![]() ![]() | |
2016 | |
Source Publication | 第四纪研究
![]() |
ISSN | 1001-7410 |
Volume | 36Issue:5Pages:1253 |
Abstract | 由于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不足,对于广东山地丘陵地带秦汉时期的农业状况了解甚少。在广东五华县西北部狮雄山遗址的第五次发掘过程中发现的秦汉城址被认为是定螩县县治所在,7个AMS ~(14)C测年数据显示该城址的年代为秦汉时期,与发掘者的判断年代一致。本文通过研究遗址灰坑中浮选出的植物大遗存以及石器表面残留的淀粉粒微体遗存,分析了狮雄山遗址的植物利用状况,为研究秦汉时期广东山地丘陵地带农业状况提供了新的材料。从灰坑H22中,鉴定出包含粟(Setariaitalica)、粳稻(Oryzasativasubsp.japonica)、籼稻(Oryzasativasubsp.indica)、小麦(Triticumaestivum)、大豆(Glycinemax)、赤豆(Vignaangularis),以及一些水果、蔬菜、调料或者药材的植物炭化种子;在淀粉粒残留物中,除少量粟类和麦类的淀粉粒外,还提取出大量块根块茎类淀粉粒。这些植物遗存反映了秦汉时期当地植物利用的多样性,其中浮选出的籼稻也为其在中国境内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材料。综合分析植物大遗存以及淀粉粒微体遗存,我们认为秦汉时期狮雄山遗址存在包括了稻作农业、旱作农业和园圃农业的多种经济形态,这种多种经济结构并存的混合生计模式既反映了先民对已有文化传统的传承,也反映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
Language | 英语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2927 |
Collection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首都师范大学 3.北京大学 4.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李昭,赵婧,李泉,等. 广东山地丘陵地带狮雄山遗址秦汉时期植物遗存分析[J]. 第四纪研究,2016,36(5):1253. |
APA | 李昭.,赵婧.,李泉.,马志坤.,刘长.,...&杨晓燕.(2016).广东山地丘陵地带狮雄山遗址秦汉时期植物遗存分析.第四纪研究,36(5),1253. |
MLA | 李昭,et al."广东山地丘陵地带狮雄山遗址秦汉时期植物遗存分析".第四纪研究 36.5(2016):1253.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